第一次到日本,選擇的主要城市是京都、大阪、奈良、神戶,之所以如此選擇是因為具歷史文化性的都市對我比較有吸引力,東京這個世界級大城市,就留待下次再去。
搭飛機的時間安排:
AM3:00起床-> AM4:00搭上往機場公車 -> AM7:00找到班機服務台辦好登機 ->AM9:00起飛
所以第一天的開始,因為睡眠品質太差,精神緊繃,這樣的早去,對於極度重睡的人而言,實在很操。
當然這種精打細算是背包客或是經濟上不夠寬裕的人才會打的算盤,假若經濟許可,一定要訂可以配合作息時間的機票。
到大阪機場後,就找電車直接坐往京都。
京都火車站的初始印象:很大、很現代、也很購物中心化。
一月的天氣有點寒涼,拖著行李循著地圖去找要住青年旅館,順利地到達外觀很像一般日本住宅的青年旅館,名叫tour club。
京都的物價很貴,住青年旅館的錢,跟在大阪住便宜的單人房一樣價錢。
這個京都市內的青年旅館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也遇到不少同樣來自台灣的人。其中有二個來自台灣的女生,為了省錢,總是在青年旅舍裡泡麵吃,這個不失為一個省錢的好方法,因為日本物價之高,幾乎領先全球,而以日本城市來看,京都物價和其他日本城市相比真的不便宜。
裝修中的京都西本願寺,感覺工程蠻浩大的 |
京都西本願寺 |
日式燈籠 |
接觸新國度,真的很刺激生命的寛廣。
因為那時數位相機記憶卡仍然容量不大,而且約略記得1G記憶卡接近一萬台幣,因此只能有限地選擇想拍的畫面,現今記憶卡便宜,旅遊時想拍什麼就拍什麼,要多拍幾張不同角度或不同的攝影設定也不會有記憶儲存不夠的問題。旅行時因為有太多太多沒看過的東西,常常用力地想記住一切,縱然一切盡收眼底,卻無法盡入腦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